您现在的位置: 小麦_小麦种类_小麦食品 >> 小麦种植 >> 正文

伊犁州直常规灌溉冬小麦高产栽培技术

  • 来源:不详
  • 时间:2024/7/31 15:40:38

1播前准备

1.1品种选择。选择品质好、抗病、抗倒、适应性强的品种,伊犁州主推:新冬52号、新冬53号、石冬、九圣禾D,搭配新冬41号、金石农1号。根据各县市农业生产实际,察布查尔县主推石冬、新冬52号、九圣禾D、搭配新冬41号,新冬53号;伊宁县主推新冬52号、新冬53号、九圣禾D、搭配新冬42号、石冬;霍城县主推石冬、金石农1号,新冬53号,搭配新冬52号,新冬41号;巩留县主推新冬53号、石冬、新冬52号,搭配新冬41号;尼勒克县主推新冬52号、新冬53号、九圣禾D、石冬,搭配新冬41号;新源县主推新冬52号、九圣禾D、石冬,新冬53号,搭配九圣禾D。

1.2土壤选择。选择土壤肥力中等以上,耕层深厚,结构良好,地面平整,排灌良好的壤土或沙壤土为宜。

1.3灌足底墒水。亩灌水量为70-80m3。灌水均匀,不重不漏,保证灌水质量。

1.4施足底肥。亩施优质腐熟有机肥2-3t、尿素5-8kg、磷酸二铵22-28kg、硫酸钾5-10kg,生物菌肥5-8kg,均匀撒于地面深翻入土。

1.5播前整地。每3-5年进行一次机械深松,打破犁底层,深度超过40cm。犁地深度25-30cm;先使用条耙细碎土壤,后使用平土框对角平整土地,做到播前土壤上虚下实,达到“齐、平、松、碎、净、墒”的要求。

1.6种子处理。选用3%苯醚甲环唑悬浮种衣剂加2.5%咯菌腈悬浮种衣剂或9%氟环·咯·苯甲悬浮种衣剂-ml拌kg种子防治黑穗病、雪腐雪霉病、根腐病等,各县市根据农业生产实际可适当配合使用适量大量元素水溶性肥料,拌后闷种6-8小时后播种。

2播种

2.1适期播种。适播期9月20日-10月15日(尼勒克县9月20日-10月10日;新源县、巩留县9月25日-10月15日)。

2.2播种量。亩播量20-25kg,每晚播1天,增加播量0.5kg/亩。

2.3播种方式。机械条播,等行距播种,行距15cm及以下,播深3-4cm。

2.4带肥下种。用种、肥分离播种机播种,种肥深度7-8cm,带种肥磷酸二铵5-8kg/亩。

2.5播种质量。达到播深一致,下种均匀,播行端直,覆土严密,镇压严实,避免浮籽、“吊根”现象发生。

3田间管理

3.1冬前管理

3.1.1化控。对生长过旺的麦田,亩用15%多效唑可湿性粉剂50-60g或抗倒酯悬浮剂20-30ml,兑水25-30kg喷雾。

3.1.2适时冬灌。在日消夜冻时,进行冬灌,亩灌水量50-70m3。

3.1.3防牲畜啃青。严禁牲畜在麦田啃青。

3.2破雪追肥。冬前苗弱地块,在田间积雪厚度10-12cm,用无人机追施尿素5kg/亩。

3.3返青至拔节期管理

3.3.1春耙。小麦进入返青期,3月中旬及时春耙,耙深4-6cm。

3.3.2返青期因苗追肥。对冬前亩总茎数不足40万株、麦苗长势弱的麦田和晚播麦田,亩追施尿素5-8kg。

3.3.3化控。在返青至拔节前,亩用15%多效唑可湿性粉剂50-60ml,或50%矮壮素乳油-g,或抗倒酯悬浮剂20-30ml,兑水25-30kg喷雾,共喷2次,每次间隔7-10天,防止后期倒伏。

3.3.4拔节期灌水追肥。拔节期及时浇灌第一次水,亩灌水量80-m3,亩追施尿素10kg。

3.4孕穗至抽穗期管理

3.4.1.灌水追肥。在孕穗期灌第二次水,亩灌水量为80-m3,亩追施尿素5kg。

3.4.2叶面喷肥。每亩喷施磷酸二氢钾50-g,含氨基酸水溶肥30-50ml,兑水量25-30kg。

3.5扬花至成熟期管理

3.5.1灌水。在扬花后12-15天,灌第三次水,亩灌水量60-80m3。

3.5.2叶面喷肥。在灌浆初期和中期分别喷施一次,每亩喷施磷酸二氢钾50-g+含氨基酸水溶肥30-50ml或多元素微肥80-g,兑水量25-30kg。

3.5.3灌麦黄水。在成熟前10-15天灌麦黄水,亩灌水量50-60m3。

4病虫草害绿色防控

坚持“预防为主,综合防治”植保方针,以农业防治为主,协调运用生物防治、物理防治、化学防治等技术,实现病虫害绿色防控。

4.1加强植物检疫。从外地调进的冬小麦种子加强调运检疫,确保种子无检疫性有害生物。

4.2农业防治。与非禾本科作物进行轮作;选用抗病品种;铲除田边地头和渠埂上杂草和自生麦苗,降低越冬虫口和病源基数;培育壮苗,提高抗逆性;科学合理施肥。

4.3物理防治。采用灯光诱杀、色板(带)诱条或性诱剂等物理诱捕,控制害虫。

4.4生物防治。积极保护利用天敌昆虫如七星瓢虫、草蛉等,控制虫害。

4.5化学防治。

4.5.1杂草防除。小麦拔节前,亩用15%炔草酯可湿性粉剂30-40g或5%唑啉·炔草酯乳油60-80ml,或6.9%精恶唑禾草灵乳油60-80ml,兑水25-30kg喷雾防除禾本科杂草;亩用20%双氟·氟氯酯水分散粒剂5-7g,或20%氯氟吡氧乙酸乳油50-66ml,兑水30kg喷雾防除阔叶杂草;亩用7.5%啶磺草胺水分散粒剂9.4-12.5g+4%啶磺草胺可分散油悬浮剂15ml,或20%双氟·氟氯酯水分散粒剂5-7g或7%双氟·炔草酯可分散油悬浮剂50-80g,兑水25-30kg喷雾防除禾本科与阔叶杂草。

4.5.2雪腐雪霉病防治。积雪厚度达到30cm以上的县市区域,春季提前采取机械或人工破雪,撒施农家肥、炉渣、草木灰、沙土等加速积雪融化,做好麦田融雪期间田间排水措施,降低田间湿度。

4.5.3锈病、白粉病防治。坚持“发现一点,控治一片”的防治策略,防止扩散蔓延。在发病初期,亩用25%丙环唑20ml或11.7%丙环·嘧菌脂30ml或19%啶氧菌酯·丙环唑70-80ml,兑水25-30kg喷雾防治。视发病情况喷施2-3次,每次间隔7-10天。各种药剂轮换交替使用。

4.5.4赤霉病防治。坚持“见花打药、适期防治”,若抽穗扬花期遇连阴雨天气,或抽穗不整齐生育期不一致,在第一次喷药5-7天后再喷一次,以加强药剂防治效果。亩用25%氰烯菌酯悬浮剂ml或40%戊唑醇·咪鲜胺水乳剂25ml或20%氟唑菌酰羟胺40-50ml或48%氰烯·戊唑醇悬乳剂40-50ml兑水25-30kg喷雾防治。

4.5.5蚜虫防治。小麦孕穗期有蚜株率达50%,百株平均蚜量头时进行防治。亩用5%吡虫啉可湿性粉剂30g,或20%啶虫脒可湿性粉剂10g,或22%噻虫·高氯氟10-15ml,或22%氟啶虫胺腈兑水25-30kg喷雾防治。

5收获

籽粒水分小于15%时进行机械收获,机械收获损失率≤2%。

(来源:伊犁州农业技术推广总站栽培科)




本文编辑:佚名
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 http://www.jtwfh.com/xmzz/14939.html

  • 上一篇文章:
  • 下一篇文章: 没有了
  • Copyright © 2012-2020 小麦_小麦种类_小麦食品版权所有

    现在时间: